跳转至

[考研] 2025-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录入信息

审核 | 徐煜晖(222200127)

本贴的大多数见解包含我大量的主观性,可能不具备客观性,仅供参考,请注意鉴别适不适合自己。

若有任何考研有关问题,欢迎大家向我咨询,让我有机会发挥出我这个前人仅有的光和热。

后续会不断完善更新噢

本科背景

本科为某2科班,软件工程。本科绩点不到3(2.98/4),大多数课程是期末一、二周突击速成,408基础差,其中操作系统稍微有点基础,其他三门408课程属于期末速成几乎0基础,总之很摆烂。数学功底比较好,属于吃老本,但这也是我报软微的信心来源,高数线代概率都是大一大二上的,也基本是纯速成70-80分,但最终最引以为傲的数学成为了我的“败笔”。英语过六级(541分),水平一般。

无竞赛、无科研、无项目(只有课设的水项目)。

考研时间安排

接下来给出我的考研备考进度,大家用于参考,不要盲目只对比进度,不要焦虑。

3月中旬开始准备考研,这个时间段为大三下,当时课很多,尤其是还有软件工程实践,组内成员很摆烂,只有我跟我组内的另一个同学花了大量时间去应付这个课程。周中每天的学习时长大概在3、4个小时,基本就是在课上背单词,晚上有空才去图书馆学1、2个小时,周末学习时长可以达到8、9个小时。这样的学习状态一直持续到期末周,等到课程都慢慢结课了,后面有更多时间进行学习了。暑假及之后都呆在图书馆学习,疯狂赶进度,正常一天的学习时长应该能达到10小时,偶尔会摆摆烂,因为学的很烦,需要适时的休息让自己开心点,给自己约定好休息出去玩的时间,这样学习也会比较有盼头,我认为适当的休息更有助于之后的学习。

政治大概从8月开始,如果每天给自己安排的任务都完成了,还剩的时间我就会留来看徐涛的网课,若是没完成我就不看,当时是二倍速看课当电子榨菜啃,纯听,也不做题,大概到9月份,开始用苍盾刷选择题,大概11月等到模拟卷都出来了,就可以开始刷模拟卷里面的选择题了,二刷三刷都可以。离考试还剩两周的时候开始跟大牙背肖4大题,我只背了2套半左右。

英语就是每天背背单词,每天60个一直坚持到考研结束,背单词一定要坚持,我大概背了2-3遍的单词。5、6月开始每天做1到2篇的阅读理解,有时间的话就做做完型、新题型和翻译,大概11月中旬开始练大、小作文,背下来一些常用句子,练就一套自己的模板。英语我是只刷了真题,10年以前的真题做了一部分,10-22的真题都刷了两遍,考前半个月把23、24的真题限时模拟了,做起来的感觉还是很好的,客观题都扣5分左右,当时还幻想75+的英语。事实证明我这9个月的英语准备没有什么用,被狠狠击碎了,我觉得25英语只能区分出特别厉害的人与其他人这两类人,区分度真的很低,25英语真不如裸考hhhhhhh,客观题错的比前面做的三年真题错的加起来都多。

高数基础阶段的学习在3月中旬-5月完成,线代和概率在6月完成。高数花了70天左右,当时课程压力很重,软件工程实践课特别耗时间,每天学习时长都很短,所以分配给数学的学习时间也很少,6月开始,课程压力慢慢变小,每天学习时长大大增加,所以线代、概率分别只花了15、10天左右。从7月份开始,我基本所有时间都是用来啃张宇强化36讲,因为我本身是一个比较不爱听课的人,我觉得听课收益太小了,我喜欢自己钻研,自己得到的方法、观点、结论会比别人告诉我的记的更牢。并且我感觉我的进度因为前几个月软件工程实践课原因已经很落后了,所以我选择不听课,虽然不听课能省很多时间,但我不建议大家学我,其一干啃强化36讲需要很多的时间(收益怎么样暂且不提,因人而异),我当时一个暑假都没怎么学408,时间全给数学了,回想起来有点后悔;其二若基础不太好,还是要选择听课,听课有时候可以起一个醒脑的作用,别光自己单干,容易找错方向。大概9月底以后,我就开始每天刷套卷,先把真题刷完(从24年往下刷,我并没有把数学近两年真题留着用于考前一个月模拟,我觉得这样做的意义不大,因为张宇在讲基础课时有时不时的提起近几年的真题,留着考前模拟有点欺骗自己的感觉。),再刷模拟题,一天一套或者两套,按照考研的时间来模拟考试,早上考完晚上复盘,一定要认真对待!

计组与数据结构基础阶段的学习在3月中旬-4月完成,操作系统与计网基础阶段的学习在5月-6月完成。我把计组和数据结构交叉着学,学完一章换一本,直到两本书都学完,操作系统和计网也是这样。第一遍的学习可以只解决选择题,然后第二遍再关注大题,第二遍的学习会比第一遍快很多,第二遍是在暑假的时候完成的,第二遍做的事就是看书、二刷选择题、做大题,虽然暑假时间基本全给数学了,但足以挤点时间学完第二遍408。然后大概从10月份开始,与数学同步开始每天定时模拟考试,下午考完晚上复盘,一定要复盘!。408也是先刷真题(从09年往上刷,全刷完,没有专门留着两套用于考前一个月模拟),再刷模拟题(wd,jc)

我的开始时间是比较晚的,而且前期的学习时间都很短,但是我效率比较高,其一可能是由于我不爱听课,我基本只在3月中旬到暑假这段时间是有在听课的,暑假后一直到考研,我都是不听课的,我喜欢拿着书自己摸索,我觉得这样效率会更高,不过我还是不建议大家学习我不听课,这样容易自乱阵脚或者把基础打的一塌糊涂,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其二是因为我不喜欢再做一遍我做过的题,在我看来再做一遍做过的题有点欺骗自己的感觉,所以能省出很多时间,但由于408的特殊性,市面上没有足够多的优质的题,408还是只能选择二刷。

还有一个建议放在这,经验贴不宜多看,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行动力的考研人,看经验贴做计划不等于努力!看经验贴做计划不等于努力!看经验贴做计划不等于努力!计划不宜细,宜粗,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不必在看经验贴上花过多时间,找到自己的目标,就可以埋头猛干了!

关于择校

考研择校是一场博弈,大家择校通常都是看往年录取分数线,但我想说关于择校,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认清自己,以下是一些关于择校需要注意的点:

第一,你必须知道该学校是水区还是旱区,政治英语水旱区分数差距极大,所以你必须注意该点,就是不同地区的分数不能直接简单的进行大小相比较,即使考的科目是一样的。

第二,你需要考虑自己(由你心仪学校的专业决定)是选择英一数一还是英二数二,一二难度不一且需要考的内容的范围也不一致,一般数一英一对于学校的选择面会比较广。

第三,不同年份的考研分数有波动,需要考虑是冷还是炸还是卷子难度问题。用今年软微举例,今年分数线357应该相当于去年分数的375左右,其一是因为今年入围的考生的政治(大多数人政治大题选择背肖4,但肖4大题今年基本没压中,感觉是出题老头反押题)英语(爆难,无差别攻击,除了本身英语特别厉害的人)的分数比去年低10分甚至20分,据我了解,大部分二战考生可以为此佐证,其二大家应该有听说过24数一卷子很难,25年数一卷子比24简单,在我看来,如果从整张卷子的角度(包含所有考生)确实可以说25比24简单,24的难度都难在计算量,但这计算量也不会说大的不能接受,主要考验心态。而从题目难度的角度来说24年的卷子只有一题选择题是难题,其他都是中等题,而25的卷子大题有2道甚至3道都比24的题难做的多,拿高分也就变得相对而言不容易,但是简单题过多导致大家分数堆积(软微考生实际上考的比24高不到哪去,有些甚至考的不如24,比如我),没有区分度(纯吐槽)。

第四,要认清自己,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10月初报名,有足够时间摸清楚自己的上限了,衡量自己在不同的心仪学校能考到的分数。

关于择校这些需要注意的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问上一届的考过的学长学姐们,我相信学长学姐们都会乐意帮助大家。

小预测一下,由于25分数迷惑性太大,26软微会被冲炸!!!!!

初试感受

12月21日恰好是冬至,冬至昼最短夜最长,我当时就在想今天不会完了吧,真无尽黑夜了。

21上午考政治,我拿到卷子那一刻就先翻看大题,看完大题,心已经凉了一半,大题基本都没背到。但好在本来就对政治期望不高,安慰自己只要政治不拖后腿就行。21下午考英语,我拿到卷子还是先看了大小作文,大作文考纯图表,我坐在位置上对着看到的大作文苦笑,心又凉了一截,压根没看过图表作文,看完大作文然后就是去做阅读理解,第一篇莎士比亚直接被暴击,阅读理解可以说是从头暴击到尾,选项完全模棱两可,感觉选什么都对,又选什么都不对,阅读理解做完之后,又发现新题型是我最不会做也最不喜欢的排序题,真的心死。两科考完,虽然自己能感觉到考的很烂,但是我还是强行安慰自己,本来就是弱势科目,没关系,明天才是我的主场。

到了22号早上考数学,选填做的很顺,没有出现一点卡壳,40分钟左右选填全做完了,开考前是很紧张的状态,因为我心里想着我必须要用今天的数学抢回昨天的两科失去的分数,但这选填真的简单过头了,我越做越放松,做到大题,我感觉时间还很充裕,怕我由于粗心丢分,我就先把我的答题过程写在了草稿纸上,然后再抄到答题卡上,就这样慢慢悠悠的做了两题,然后做到第三题证明题慢慢感觉到开始不对劲了,这道证明题可能花了我25分钟将近30分钟,万幸是写完了,最后这题可能扣了2-3分,然后做到曲面积分那题逐渐开始红温了,我在计算旋转曲面方程的时候曲面算错了,导致我后面的投影积分我一直算不出来,只算了用高斯公式的那一半,然后我没倒回去看就没发现原来是我的曲面方程算错了(非常后悔,我为什么不倒回去重算曲面方程),然后我就直接跳过这题做线代和概率大题,线代大题倒做的挺顺的,但做着总感觉心里没有底,然后概率大题第二小题条件概率又给我算红温了,其实我的直觉一直告诉我答案一定是50,但是我算了好几次都不是50,但我非常相信我的直觉,我就重新一直算,万幸最后还是算出是50了,概率大题的第三小题就只是考察一个级数的求和,但是最后我还是算错了,答案是参数为2的泊松分布,我算出来是参数为3的泊松分布,后面考完发现是有一个下标搞错了好像是从i开始记不太清了,我写成从0开始了,这其实也是怪我自己没细算,因为前面的那个曲面积分还没算出来,想着赶快写完这道题回去做曲面积分那题,做红温了太急了所以我只算了e的指数部分,发现是参数为3的泊松分布,所以前面的系数我就直接按照参数为3的泊松分布写了。做完概率大题可能还剩10几分钟,我又回去死磕那个投影积分的计算,就是没怀疑我曲面方程算错了导致投影面错了,曲面方程算错了回想起来其实很简单就能发现,但是在考场上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没发现。我考完一度觉得自己没救了考不上了,我最引以为傲的数学也考炸了,光靠下午的408是不可能救我于水火之中的,心如死灰,最后这14分的曲面积分题可能就只拿到了1分或者2分。

22下午考的408就不像上午的数学那么惊心动魄了,提前半小时都做完了,题都做的很顺,也是没有卡壳,但是就是被算法题坑了,没注意到i和j还要满足一定的约束关系,还是只能怪自己粗心,最后选择题错2还是3个记不清了,意料之中,可惜就是我明明记得数据结构选择题B树那题我全都画出来了,然后可能在草稿纸上清点满足条件的B树个数时少数了一个导致这题错了,考完408时我还觉得408是我唯一发挥出自己实力的科目了,然而考完跟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我同学告诉我i和j是有约束关系的,因为如果是用暴力解且解对了的情况下得扣个3分,那我这种情况怎么样都得扣个6、7分,想着想着我心又凉了,觉得自己不可能考上了。

25初试考完,我觉得自己不可能考上了,按照去年380的线进行预估,我考前对自己的分数期望大概是65、70、140、135,最低要400以上,因为毕竟无竞赛、无科研、无项目,这样我才有更大的可能上岸。考后对自己的预期大概在390左右,感觉会压线进复试,觉得自己的希望不大了。其实我的估分还是挺准的,偏差有点大的原因来源于政治,我政治选择题38或者40分,但我的大题只有19或者21分,还没拿到大题分数的一半25分,估分的时候有点小看了旱区的旱。英语主观题也差不多只拿了一半偏少一点的分,主观题分都这么低的原因其一是旱区,其二可能是我的字丑。

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大家,一定要多模拟考试,认真对待每一次模拟考试,即使真实考场的状态是无法模拟出来的,但模拟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坑踩多了,真正考试的时候能踩的坑就少了。如果目标分高,一定要多压力训练!

政治:59

用过的书:徐涛的核心教案、1000题、肖8、肖4

小程序:苍盾政治

大题:大牙带背

关于政治,如果目标分数不高,不用开的太早,可以暑假开始,也可以暑假过后再开始学政治,通过其他科目的压力决定到底是功利性的学政治好还是不功利性的学政治好,考研中后期学累了就可以看看徐涛网课(在这里感谢徐涛老师让我领悟了许多人生哲理),一天一两个小时,倍速观看够用了,马原部分看完就好了,其他部分没看完也不必担心。

政治的分高与否主要取决于选择题,所以一定要重视刷选择题,我比较喜欢用小程序刷题,不同人的喜好不同,如果喜欢记笔记,可以选择用纸质版进行刷题,临近考试的时候市面上会有很多模拟卷,这些模拟卷能帮我们查缺补漏,并且全部时事热点要靠刷市面上模拟卷的选择题来记忆。通过25政治真题发现,如果仅仅只刷模拟卷的选择题,是远远不够的,多多少少要刷一下1000题或其他各种习题册中的选择题或者多听课提高考研政治素养(但对于11408来说,在政治上花太多时间性价比很低,而且本身就没有那么些时间)。关于政治大题,最后留一两周的时间进行背诵即可,我跟的是大牙带背,大牙还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欢乐的,其实大题不必太过担心,性价比不是很高。

如果目标分数很高,我能力有限给不了太多建议,我只能建议别太功利性的学习政治,又功利性又想拿高分是很难的。

英语:60

用过的书:唐迟阅读的逻辑、田静句句真研长难句、唐静拆分与组合翻译、王江涛高分写作

完型:易熙人

翻译:唐静

写作:王江涛

关于我用过的书。上述所说的四本,怎么说呢,基本都没有什么帮助,唯一有点用的就是写作那本了,但实际作用也只能是心理安慰了。那个什么每日一句长难句,我的建议是不要去看,其一是没有用;其二是那些句子都是从真题里扣出来的,会影响我们后续做真题的状态。

完型跟易熙人,翻译跟唐静,这两个老师都讲的很好的,但可惜就是现在好像都不讲课了,只有前几年的一些录播,阅读、小三门、写作挑个自己喜欢的老师跟就可以了。

数学:131

用过的书:张宇基础30讲、张宇强化36讲、1000、660高数部分、880强化的一部分

刷过的模拟题:24-25张8张4、22-25李艳芳3、24-25李镭8、23-25超越、24共创、25汤家凤8、25李永乐6

关于练习题,我认为市面上的练习题挑一本全部做完就够了,但是若是开始的时间早,那可以选择性的多挑一本练习做,如果没有听张宇的课或者说是看张宇的书,做1000题会比较吃力,因为有些题可能就是专门用于适配张宇书上给二级结论而出的,如果你选择跟张宇之外的其他人,做880会是一个比较优的选择。660偏简单我只做了高数部分,里面的一些概念题还是挺值得一做的。

关于25张宇强化书,大家的说法都不一,我是觉得如果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这个强化书还是值得花点时间好好琢磨琢磨的,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

关于听课与否,如果跟的是张宇,基础课还是很值得一听的,强化课倒是没有必要听,强化书里写的很详细,可以自己看书。这又是数学学科,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输出,不要一味的只听课,听懂不代表学懂!听懂不代表学懂!听懂不代表学懂!觉得自己基础好的可以把听课时间多分给做题,自己多悟,总之就是如果在基础阶段,就把知识点差不多学清楚了,就可以少听甚至不听强化课了,但如果觉得自己基础挺差的,该听课还是要听课,但不能一天光听课就觉得自己学明白了,还是上述所说,听懂不代表学懂!以上所述关于基础、强化阶段需不需要听课的建议仅限于张宇的课。

关于模拟题,25张8被很多人喷说是偏题怪题,出题人纯秀技术,但我想建议数学目标分数比较高的26考研人一定不能产生觉得手上做的题是偏题怪题的想法,觉得这种题考研不可能考,尤其是在模拟考试的时候,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模拟考试,辩证的看待每一道题。25张8虽然难了一些,但做了肯定还是有挺多收获的,25张4规规矩矩符合考研难度。李艳芳3毫无疑问是市面上所有模拟卷中质量最高的卷子,题目都很美。25李镭8计算量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大,思维量的难度比不上张8和李艳芳3,难度全堆在计算量上了,题目看起来很丑,只适合用于训练计算量,所以不要过多看重25李镭限时考出来的分数,当作压力训练,个人认为目标分数比较高的26考研人可以去做做25李镭8,多体验高压环境,适应数学计算量很大概率会提升的26考研数学。超越、共创选填质量很高,能学到很多东西,唯一可诟病的点就是证明题都太随意,别把超越、共创的证明题做出来就以为自己证明题可以拿下了,不能沾沾自喜,超越、共创的证明题大多数都过于简单。25汤家凤8也挺好的,当时临近考试了,我不想再做卷子了,我就翻这个模拟卷,挑着题做。25李永乐6避雷,太简单且不说,甚至有些题是从别的卷子一题一题抄来的。

记住模拟题做完不是就丢一边不管了,一定要复盘,不复盘等于白做!不复盘等于白做!不复盘等于白做!我的习惯是早上做,晚上留点时间复盘。

408:133

用过的书:25王道、绿皮书、研芝士摘星题库

刷过的模拟题:25王道8、25竟成6、湖科大计网

关于408该如何学,这里给出几点建议,408涉及4本书,我建议大家几本书按章节交叉着学,这样不容易造成一本书学完了发现前面一本书全白学了,全忘了的情况。基础阶段可以听王道的基础课,26王道计网基础课应该是可以更完了,王道的基础课讲的挺好的,当然关于计网,这里强推湖科大!!!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看。

关于是否报班,bp渠道很多,这里的建议是没有必要报某某机构的,想考高分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由于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这里就不指名道姓咯。

关于408习题,避雷研芝士摘星题库,这本练习不适合参加408统考的考生使用,题目比较野,容易造成混乱,非常非常非常不建议使用。由于市面上有关408的练习题比较少,大家可以使用绿皮书搭配着25王道每节课后习题,题的重复率可能会比较高,我还买了解题高手,但没来得及做,大家可以在没题刷的时候去试试。

408最重要的就是真题,不要舍不得刷真题,尽早开始刷真题,这样就不会被市面上的一些野题误导,尽早的把正确的观念、想法通过刷真题灌输入自己的知识储备中,后续在做模拟题的时候就可以抱着批判的角度进行做题了,这点与数学不同,数学需要我们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一个题目,因为大多数市面上的数学模拟卷是不会出错的,而408可能会出现矛盾点,若出现矛盾点一定要以真题为准,所以一定要尽早开真题,把真题刷透。

408类似于高中化学生物,知识点涉及面广且七零八碎,我们需要在学的深的基础上尽可能学的广,王道408单科书涉及到的内容足够让我们拿到比较满意的分数,如需要冲击更高分,需要去自行参考大纲学习王道408单科书没有涉及或者是设计的不够深入的内容,通过上网搜索相关资料或者是通过书本教材都可以进行自学。

还有就是408可以靠做题驱动复习,但是很尴尬的点在于市面上的优质题目有限,使得这点好像变得又不太现实了,所以还是要靠自己多读几遍书,虽然直接看书可能会很枯燥且找不到考点上,但坚持,相信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的,建议在没题刷的时候才去看书哦,有题没刷完优先刷题,但如果题都刷完了,且感觉自己掌握的挺好的就没有必要二刷了,但真题是值得二刷三刷的。

小插曲

9月底、10月初发现我头皮上有肿物,初步检查疑似血管瘤,该死的庸医差点把我吓死,万幸经过后续的检查发现不是血管瘤,然后做了个手术将其摘除,前前后后耽搁了大半个月时间,内心极度崩溃。

这个时间节点恰巧是考研报名时间,但经过一番心理搏斗,我不相信我会一直霉下去,所以我还是选择报考北大软微,我想说的是,考研是勇敢者的游戏,是一场豪赌,总有人要赢,为什么不能是我们呢。

碎碎念

我们就像是在平行线上的两个点,一个25考研,另一个26考研,一个为毕设忙的焦头烂额,另一个在图书馆埋头学习,看到了你们就仿佛看到了从前的我,考研真的很苦,但我们只能坚持并享受它,祝愿所有26考研er都能够有个好结果,加油!

2025.5.7 终于搞完毕设,来接着写经验贴了,后面还会接着更新哦,我发现大家都在担心复试,如果是考软微的话,先不用担心复试哦,初试完再准备来得及,先好好准备初试。

2025.6.2


版权声明 © 本网站内所有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禁止转载。